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娇妻如云 > 第七百三十六章:女真太后
    九月的汴京城,天气异常的闷热,一大清早,下省那边就递出一个叫人目瞪口呆的消息。

    带罪之臣太远知王直奏为陈悃:中和二年九月初三,衙内天井群蛙夜啸,天空霾阵阵,隐隐有闷雷之声。臣大惊,不知何故。于次日午时二刻,陡然地震山摇,天崩石裂。怀州倒塌民房不可计数,死伤巨万,此时正是秋汛之时,堤坝震毁,大肆,荒野之处,浮尸百里

    罪臣拊心刻骨,xx翅报效君恩,于是连遣胥吏赈济,安人心,只是流民日多,流言四起,臣有心而无力,束手无策,恳请陛下调米粮、草若,以赈灾情。微臣万死,敢不捐躯报效,赎万死之罪。

    一份奏疏,递到下省的时候,犹如引发了一场的海啸,让刚刚值堂的书令史们,一下子措手不及。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仔细地阅读这份奏疏,脸上又青又白,最后还是值堂的录事最先反应过来,道:“李大人还没有来快,去叫”

    这时候李邦彦的声音响起来,他步入槛,淡淡笑道:“怎么什么事大呼叫的,像是失了一样。”

    做了一年的首辅,李邦彦这个下省代行下事已经扶正,如今也算是修正果,这日子过得倒还算惬意,他和蔡京不同,蔡京每日起得极早,不管做不做事,都要做出个勤恳的样子。而李邦彦不是不想早起,只是他这子是实在起不来,因此若不是入宫,其他时候往往等到下省这边理清了头绪,他才姗姗来迟。

    录事拿着奏疏,踉跄地跑到李邦彦的跟前,将奏疏递上去,苍白着脸道:“大人且先看看再说。”

    李邦彦含笑接了奏疏,尽量做出宰相的气度出来,可是等他揭开一看,整个人瞬时变了呆,忍不住道:“太原地崩了”

    录事道:“太原知连夜送来的消息,确实是地崩,死伤无数,现在正请朝廷赈灾,若是再延迟,流民和瘟疫滋生出来,就是大祸事了。”

    李邦彦一在自己位置上坐下,整个人不附体,忍不住道:“怎么这时候地崩了偏巧是这个时候”

    所谓地崩,就是地震,这消息应当最先送到钦天监去,下这边也有一份,李邦彦才刚做稳了位置,还没有热,却撞到了这种事,也活该是他倒霉。他手了一下,又拿起奏疏,不禁道:“快,叫钦天监监正来。”

    书令史还没有去叫,那钦天监监正杜汇就已经急匆匆地来了,递上一份奏疏,自然是为宫中分析地崩原由的。李邦彦先将这杜汇留下,一面看了杜汇的奏疏,又脸骤变,奏疏上写着:“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也。阳伏而不能出,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崩。今太原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也。”

    这段的意思看似普通,大概意思是:天地间的阳之气,是有平衡有序的;如果了,阳气沉伏不能出来,气压迫着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如今太原发生地崩,是因为阳气不在原位,而为气所镇伏。”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阳失调,这四个字对李邦彦来说,不啻是要了他的老命。阳失调,气是由谁引发的说穿了,就是要有个人出来背黑锅,这个黑锅也不是什么人想背就能背,皇帝,若换做是其他的天子,或许会将黑锅背在自己身上,下发罪己诏,自省政务的得失。可是当今天子,却是个惜羽之人,岂肯让他向天下人宣示地崩是因为自己施政不当引发出来的

    那么,这施政不当,惹来xx人怨的黑锅,自然该他李邦彦来背,这个黑锅,他李邦彦背不起,当然也不能做这冤大头,偏偏除了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出来,阳失调四个字实在太重。

    李邦彦脸晴不定,随即将奏疏抛在地上,冷笑道:“胡言语”

    李邦彦沉默了一下,随即又道:“这奏疏没有其他人看过吧”

    录事呵呵笑道:“回大人的话,那杜汇是个书呆子,写了这个就直接来了。”

    李邦彦看了这录事一眼,淡淡道:“这奏疏上去,下省上下都要完,你知不知道”

    录事抿着嘴,什么也不敢说了。

    李邦彦道:“拿笔墨来。”

    录事眼皮儿一跳,不由地叫道:“大人”

    李邦彦微微笑道:“放心,这奏疏是直陈宫中的,不会再有人看到。谁也分不清真假,再者说,杜汇的字迹仿的是蔡体,好拿nie得很。”他说得轻松,其实额头上也渗出冷汗,奏疏递上去,他李邦彦也就全完了,什么荣华富贵,最后还不是要黯然收场倒不如拼一拼

    李邦彦咬了咬牙,冷笑一声,叫这录事拿了笔墨来,照着杜汇的奏疏重新写了一份,上面写道:“地,也,主臣民。今太原在北,恐北宫酿祸之故。”

    xx是东宫,皇后乃是西宫,至于北宫,意指的是皇后之下的四。郑妃虽然受宠,却一直不能进阶四,李邦彦这一次倒是脆直接,正好趁机为郑妃铺平道路,借着这地震,为自捞些好处。

    李邦彦的行书,也有大风范,他出身市井,也最好临摹,蔡京、赵佶、沈傲这样的名他自然临摹不出,可是要临摹杜汇的字却不至出什么大的破绽。再者说那杜汇的字,宫中也未必认得,以假真却是足够的。这份奏疏递上去,若是宫中不喜,到时候自然是拿杜汇治罪,若是肯了,李邦彦一来可以身,其次也可以火中取栗。

    他本来就是子宰相,事到临头,什么事不敢做当今皇帝又是个好骗的,不说其他,就说梁师在的时候,就敢擅自更改赵佶的圣旨,在敏思殿胡作非为,最后若不是得罪了沈傲和杨戬,只怕也不会落到黯然收场的结果。此外还有蔡京,蔡京如日中天的时候,扣和更改奏疏也不是一次两次,最后也无人追究。还不是照样主政数十年,全无破绽只可惜却死在了自的子侄手上。

    李邦彦吹了墨迹,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朝他录事笑道:“去,和那杜汇说,他的奏疏,本官这就递上去,让他继续候命吧。”

    录事惊惧地点了点头道:“下官这便去。”

    李邦彦突然道:“回来。”

    录事满头大汗地回过头,问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李邦彦慢吞吞地扬起自己更改过后的奏疏,淡淡道:“杜汇的奏疏就是这一本,知道了吗只要咬,谁也奈何不了我们,大不了拿那杜汇来做替罪羊。”

    “下官明白。”

    宫灯冉冉,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半躺在软榻上的赵佶这时在思考着什么,一直抱着一盏茶发呆。一旁的杨戬早习惯了赵佶如此,自从上次西夏的捷报传来,赵佶就仿佛心事重重一样,什么都不说,就是坐着,一坐就是半晌过去,有时候突然回神,也是心不在焉。

    杨戬心里觉得奇怪,却又不敢多问什么,赵佶烦,他杨戬更烦,总是这个样子,整个宫里上下都提着心,这日子还过不过

    杨戬侧立在龙塌下头,一双眼睛朝赵佶瞄了瞄,见赵佶一副心神不属的样子,琢磨着是不是该恳请赵佶到万岁山去散散心,或者提议赵佶去太后那边坐一坐。

    正胡思想着,赵佶突然唔了一声,什了个懒腰,道:“安宁的孩子还有几天临盆”

    杨戬低声道:“陛下,快了。”

    “哦”赵佶只是淡淡一笑,又继续阖目沉思。

    赵佶特意一问,杨戬就知道,赵佶心里想着的,八还是沈傲的事,沈傲这伙近来也没出什么大事x,除了打了一场胜仗,让赵佶高兴了几天,怎么就突然变了子。

    越想,杨戬越觉得捉不透,正在这个时候,赵佶又突然道:“广南东路可以吗”

    杨戬呆了一下,低声道:“陛下”

    赵佶抬眸,看了看杨戬,不由失笑道:“朕还以为沈傲在边上。”他又皱起眉,慢吞吞地道:“移藩的事,要从计议了。”这时候的他像是下定了某个决定,整个人反而显得轻松起来,淡淡道:“如今西夏大胜,国力已经不容觑。沈傲和朕的密议,你知道吗”

    杨戬隐隐约约知道一些,有些是赵佶透,有些是沈傲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这二人都将他当做心腹,所以有些话都不避讳他,他不由点头道:“老知道一些。”

    第二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