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卷 生死较量

    第413节  一百零四章

    彭若愚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

    其实心里很想要,但男人的尊严不允许他去接受这些钱。

    他怕自己瞧不起自己,更怕杜婴宁瞧不起他。

    “宝贝,你怎么那么笨呢我们上床,我喜欢你,这是你情我愿的的事,你还要满大街的炫耀给别人说说还是我会给别人说说这是我们的最高机密。

    你不说,我不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快快拿着吧,别死要面子活受罪了再说,这些钱是让你孝敬父母的,又不是给你的,再不拿,姐真生气了”

    杜婴宁不差钱,就缺个疼她爱她的男人,她虽然从骨子里爱高盛,但她知道高盛不是自由人,早就听说他和省里某个高官的老婆关系不一般。

    上次彭若愚被撞,她找高盛商量对策,在高盛的别墅里,听高盛接的那个神秘电话肯定就是那个贵妇人,见高盛极度为难极度痛苦的样子,她没有问,高盛也没有说。

    高盛是杜婴宁的初恋,初恋是刻骨铭心的。

    高盛身不由己,杜婴宁也万般无奈。

    他理解高盛的难处和无奈。

    当初为了救双规的父亲,自己娇嫩的身体还不是任省里那个遭老头子蹂躏。

    那些有权有势的老东西,不稀罕钱,就喜欢老牛吃嫩草。

    高盛爱她她知道,高盛无奈她清楚。

    因为她和高盛有同样的命运。

    尽管命运如此捉弄,还是没有人能取代高盛在她心目中的位置。

    她爱高盛,高盛也爱她,但杜婴宁感觉看高盛有点雾里看花,有些看不懂摸不透他,一个堂堂的地产大鳄,好像背后总被什么人操纵着,爱他,但不能给她足够的安全。

    作为女人,不能带给她安全的男人,她不会托付终生。

    彭若愚则不同,一个身强力壮活力四射的棒小伙,清澈透明,一眼就能望到底。

    但彭若愚太青涩,不如高盛懂女人,和高盛在一起,能充分体现什么是真正男人的味道。

    相对于高盛,杜婴宁是简单的,相对于彭若愚,杜婴宁又是复杂的。

    他爱复杂的高盛,更喜欢简单的彭如愚,因为彭若愚不仅能带个她肉体上的愉悦,更能带给她身心上的安全。

    唯一的缺点就是彭若愚太青涩不太懂女人。

    杜婴宁坚信,经历了岁月的磨砺,青涩慢慢会变得成熟,不懂,慢慢会懂的一切。

    杜婴宁有孙大圣的火眼金睛,有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杜婴宁的钱当然也不会打水漂。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彭若愚这个农村来的傻小子一旦收了她的钱,会勇往直前不顾生死玩命的跟她效命。

    她感觉掌控彭若愚就像开汽车,既简单有好把握。

    高盛则不同,掌控他就像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开轮船,稍一大意,就可能船毁人亡。

    所以英明的杜大行长选择了彭若愚。

    这小子没任何背景,一旦收入到自己名下,他会毫无二心忠心耿耿的跟你卖命。

    猫狗喂些好吃的,尚且知道给你摇摇尾巴,何况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啊

    所以她决定给彭若愚一笔钱,并且让他心安理得的收下。

    不愧是干领导多年的杜婴宁,说话就是有水平,不但让你收了她的钱,还有足够多的台阶让你下。

    钱不是给你的,是让你孝敬父母的。

    只要是正常人,他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他一定在乎自己的父母,在乎自己的老婆孩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接就真的没办法回绝了。

    他很难为情的窥了一眼杜婴宁,顺手接了过来。

    不要白不要,白要谁不要。

    拿了钱先给母亲去看病。

    想到这些,彭若愚厚着脸皮顺着台阶就下呗。

    “臭小子,给我还客气。”

    杜婴宁嗔怪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彭若愚的伤渐渐好的差不多了,他打算按原计划回家看看父母。

    以前很长时间不回家,他没有如此急切的心情,经历过这场车祸,他对父母对生命有了重新的感悟和认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假如这次真的见了阎王,恐怕连孝顺父母的机会都没了。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还有一句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后一句,彭若愚每每想起就全身发颤,自己这次是万幸中的万幸,差点就应了这后一句,年纪轻轻,还没尽孝,自己却早父母一步领先走在黄泉路上,年迈的父母如何接受这巨大的悲痛。

    父母的年龄都半百有余,父亲因长年劳累过早的累弯的腰骨,干起活来十分吃力。

    母亲因长期的营养不良,经常得病,感冒诱发了哮喘病,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

    彭若愚几次起心想把接母亲来市里找个大夫彻底看看,都被善良的母亲回绝了。

    “没事的,老毛病了,吃点药就管用,浪费那钱干啥。”

    彭若愚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来不回来。

    他知道母亲是疼苦钱,在他上小学那会,母亲就得了折磨程度仅次于癌症的哮喘病,那时候 每到季节交替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母亲就整宿整宿的咳嗽,嗓子呼呼只喘粗气,脸憋得发紫,父亲劝她去医院,她总是说,没事的,老毛病了,吃点药就顶回去了。

    母亲因为哮喘病的原因,气管犯憋,要常年开着窗户睡觉,开窗就容易感冒,感冒了就诱发哮喘病,这样恶行循环,母亲常年吃药,一年365天有60天不喘就阿弥陀佛了。

    当时看见母亲被哮喘病折磨得死去活来,彭若愚的心如刀割。

    痰在母亲的气管里咳不上来咽下不去,有时侯病犯得厉害,母亲几天几夜没法睡觉,一直垫着很厚的被子在那里坐着,想半躺一会都很困难。

    母亲那痛苦的表情真是生不如死。

    因为哮喘病的缘故,母亲比同龄人看上去老了很多。

    彭若愚曾发誓,将来考上大学一定请一流的专家帮母亲把病治好。

    不再让母亲遭受哮喘病的折磨。

    可是,事物的发展往往违背人的意志。

    大学考上了,他曾经高兴的三天三夜没合眼。

    他高兴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给母亲看病的决定终于看到希望了。

    二是父母n辈子都靠种地为生,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别说是整个家里就是整个村里整个乡里都轰动了。

    一个偏远的的小山村,在90年代能考出个大学生实属罕见。

    那时候考个大学要经过层层筛选,彭若愚清楚地记着他们乡当年就报送了他一个上了县高中,全班50多人,真正考上大学的就三五个人。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在走钢丝绳啊

    那时候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考不上,就要回家,像父辈一样种地为生。

    那时候的大学生含金量高,国家也包分配,不像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天上掉个砖头,不知要砸伤多少个大学生研究生。

    本以为考上大学跳出龙门就一步登天了,农门是跳出去了,但并没有一步登天。

    当年被分配到银行,也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当时幼稚的认为,以后肯定不缺钱了,守着钱箱子,还不是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做厨师的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守着好东西吃得方便啊

    干银行的,守着钱箱子,花的也该方便啊

    多年以后,彭瑞愚曾经因为当年这个幼稚的想法咚咚咚的捶自己的脑袋瓜子。

    钱箱子的钱再多那是国家的呀,要是每个在银行上班的人都随便拿,那省长局长宁可不干,也要攻破头进银行呀

    国家的钱随便拿就是犯罪啊

    真正进银行工作,才知道工作是多么难干,存款任务压头,一个农村来的穷学生,一没关系二没背景,上哪里弄那么多存款一个月辛辛苦苦下来,七扣八扣领到手的几毛钱,别说给母亲找专家看病了,交上几平米的房租,仅仅够自己的一日三餐馒头就咸菜疙瘩。前面有详细阐述。

    而那些局长市长的公子千金凭后门进到银行的,都成了彭若愚的徒弟不懂银行业务,得手把手的教啊,他们一个个学会业务变成雄鹰飞了,任务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人家有撑劲的爹娘啊现在这社会谁不看关系啊,爹娘有权,一个电话任务搞定。

    甚至有些比狗鼻子还灵的大老板投怀送抱把大把大把的钱给存上了。

    ok,任务完成了,根本不用你跑腿,更不用你求人。

    每到月末,那些公子千金领到手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有点良心的请师傅彭如愚喝一壶,良心叫狗吃了的,早就把这个穷师傅抛到脑后了。

    因为彭若愚这个师傅领到手的钱仅仅是他们的九牛一毛,人家是工资全额领加上奖金千块,彭若愚领到手的只有一二百元,记得最清楚的两个月每月只领了80元。

    80元和9000元是个什么概念

    亅亅梦亅岛亅小说亅